家電維修各種貓膩 維修市場急需規范化
2013年03月07日 17:07 來源:互聯網家電維修潛規則
收費沒譜強制消費
不管修還是不修,更不管能否修好,只要維修人員上門,就要收取“上門費”。還體現在一些維修工剛開始時虛報價格,然后在維修過程中通過種種名目進行提價。這一招多被一些小的維修點使用。
暗度陳倉“制造”故障
就是一些修理工在客戶家里查出家電故障,卻借口修起來很麻煩,要把家電搬到維修部慢慢修,然后隨意“制造”故障,修好后索要大量維修費。有的甚至還在家電上“預留”故障,讓客戶的家電越修毛病越多,而找到他就手到病除,不僅可以多收維修費,還能落下個技術高明的名聲。
偷梁換柱以次充好
“所謂修理,其實就是換少件。”這句話在修理行業內,也是一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。所謂“偷梁換柱”,就是在維修時偷偷把客戶電器上價格昂貴、質量很好、沒有損壞的少件換下來,換上廉價的或從舊電器上拆下來的少件,不知情的消費者只能被蒙在鼓里。
業內透露
“沒病小修、小病大修”過了保修期尤其要注意
“趙先生可能遇到了維修潛規則。”針對趙先生遇到的維修情況,在家電維修行業工作了八年的王先生說,“沒病小修、小病大修”是家電維修行業普遍存在的潛規則,很多家電維修陷阱都與此有關。而這些“規則”主要是針對過了保修期的產品,消費者不留意或不細心,就會掉入“維修陷阱”中。
更換少部件一些維修工喜歡
王先生透露,維修工主要是利用消費者不懂技術,往往把沒問題說成有問題,把小毛病說成大故障,牟取不正當利益。“他們經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更換少部件。”他說,本來是開關壞了或線路接觸不好,幾元錢或幾十元就能解決的問題,一些維修工卻要求更換與消費者反映的問題相關的主要少部件。“如此一來,消費者就會多掏上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材料費。”
他說,更換部件對售后服務來說,不但操作簡單,還可以實現更大的腰包不瘦,且更換下來的少件不是壞的。有的維修工還將更換下來的少件帶走,進行再次翻新后銷售。“消費者很難發現,腰包不瘦也翻了幾倍甚至十多倍”,這還不算維修人員收取“上門費”、“檢測費”、“開機費”等必收的各種服務費用。據悉,一些小型家電,上門服務費在1**至3**之間;熱水器、洗衣機等大家電,上門費在4**到6**。
同時,讓消費者很難發現的還有:維修時把進口的或原裝的或新的少件,偷換成國產的或陳舊的;還有一些維修單位更換少部件時沒有明碼標價,完全靠維修人員的一口價。
在省消協發布的2010年度消費投訴分析中,家電維修進入了去年十大消費熱點。該協會相關數據顯示,家用電子電器修理維護服務申訴量是2009年的1.3倍,其中移動電話、固定電話、空調、計算機及其配套設備的修理維護服務申訴量,同比分別上升87.8%、71.4%、3.5倍、50%。主要的原因集中于維修人員不能準確判斷故障,導致反復維修,不按照“三包”規定處理問題、維修費用過高等方面。
3秒快速留言,家居賺錢項目量身定!
- ·請給我推薦行業賺錢的項目。
- ·有熱門家居項目請聯系我。
- ·我沒有開店經驗,請推薦合適的家居項目。
- ·我有開店經驗,有家居好項目請聯系我。
- 私信交流防騷擾
- 誠信品牌有優惠
- 網上索票看展會
- 火爆項目線下看